界首奶奶就是"妈"!!阜阳小伙决心以恩报恩的故事背后…阜阳界首
腿部残疾的他从小遭遗弃
被路过的老人救起
如今考上幼师
希望成为乡村教师
回报社会和奶奶
奶奶就是"妈",我要一直陪着她
16年前,家住界首市代桥镇茶棚村侯庄的董桂兰怎么都没想到,一次出门赶集,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那是个腿部有残疾的孩子,被遗弃在了初春的寒风中。她将他捡起来,抱回家当成自己的孙子带,喂米糊、教走路,让他渐渐成长为一个少年。在他心里,这个奶奶就是自己的“妈妈”。
家境贫困,没有户籍,多年来他因为种种原因,多次险些辍学。好在,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的学业得以继续。现在,他要完成另一个梦想:将来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一直陪着奶奶……
她的倔强
“我想,这毕竟是一条命啊”
16年前初春的一天,寒气尚未完全褪去,风依然刺骨。时年66岁的董桂兰,跟同村的几名妇女一起到颍泉区闻集镇苏屯赶集。
当时,几人途经一个麦秸垛时,董桂兰听到一阵婴儿的哭声。
循声找去,董桂兰发现,在麦秸垛的一角放着一个包裹,里面躺着一个男婴,看样子只有十个月大小。
其他几名妇女上前抱起孩子,检查了一下,发现孩子的腿部有些残疾,于是又把孩子放回包裹里准备离去,“这个孩子可能养不活,即使养活了,长大也是一个负担。”
“当时,孩子的嘴唇冻得发紫,哭声已经沙哑,我想,这毕竟是一条命啊!”心地善良的董桂兰,不顾他人劝说,将孩子抱回了家中。
网络图片
其实,董桂兰家也不富裕。将孩子抱回家后,她省吃俭用买来奶粉,然后拌上面糊糊喂养他,还给他起名董亮亮,把他当成自己的孙子养。
由于腿部残疾,两岁时亮亮还不会走路。无奈之下,董桂兰就用木棍绑着孩子的腿,一步步地教。皇天不负有心人,半年后亮亮终于学会了独立行走。
与别人家的孩子不同,亮亮从小就十分懂事。五六岁时,他就开始帮奶奶收拾家务,奶奶做饭他烧锅,奶奶下地种田他送水,奶奶累了他捶背……乐得董桂兰逢人就夸。
他的坚持
“老师,给我一个机会吧,我真的想上学”
让董桂兰更加高兴的是,亮亮学习特别努力。
转眼到了2015年9月,亮亮结束小学的生活,走进界首市代桥中学,准备开始中学的学业,可难题却摆在他的面前。
由于董亮亮是名弃婴,再加上董桂兰年事已高,不懂国家政策,不知道如何给他办理户籍,没有户籍就无法办理学籍。而且,家庭贫困,亮亮的学业难以为继。
“老师,给我一个机会吧,我真的想上学。”报名窗口前,董亮亮一再请求。值班教师立即把相关情况汇报给中心校校长范吉标。
“不能让孩子没有学上。”范吉标让他们先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进班上课,同时积极寻求镇政府的支持。镇里了解相关情况后,要求有关部门会同中心校,从速办理各项手续,尽快解决董亮亮的户籍等问题。
在代桥派出所、中心校以及界首市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的帮助下,董亮亮顺利完成DNA鉴定、法律公证、走访调查等程序。2016年5月,董亮亮终于拿到了写着自己名字的户口本。
网络图片
随后,当地政府按照规定为他办理了低保,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学校也免除了他上学期间的一切费用,并由学校食堂免费提供伙食。
他的愿望
“用一生回报社会还要一直陪着奶奶”
今年中考,董亮亮总分676.5分,这个成绩完全可以在当地选择一所高中上。但董亮亮毅然选择了5年制专科学校,报考了阜阳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这个16岁的少年有着自己的考虑:“不上高中,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还有就是我想以后当一名乡村老师,来回报这么多年帮助我的人。”
董亮亮告诉记者,3年来,当地政府和学校十分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代桥中心校的老师更是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1年多前,董亮亮就做好了打算:“中考后报考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做一名乡村教师,用自己的一生回报社会,奶奶现在都80多岁了,我也要一直陪着她。”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董亮亮精心做了准备。因为身体原因,中考时他可以不参加体育考试,但是每天的早操、课间操以及所有的体育课,董亮亮均不愿落下。他咬牙坚持训练,参加了中考体育加试,已顺利被阜阳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