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际,突然想起安徽阜南县的崔黎书记--阜南好书记
这几天,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陆续开学了,可是许多家长却高兴不起来,尤其是那些孩子准备读小学一年级和小孩升读初中或高中的家长们。他们为自己的孩子秋季开学不知道去哪儿读书而愁眉苦脸、心急如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们发现身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民办学校,这些民办学校无一例外都是打着名校分校的旗号,这些学校大都建的富丽堂皇,有非常完善的配套设施,更主要的拥有一大批从公办学校挖过来的优秀师资。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走进这样的学校,每学期近万元的费用足以让绝大多数家庭望“校”兴叹。
读不起昂贵的民办学校,那就读公办吧,可是仅有的几所公办学校学位早已满了,在乡村偏远山区学校,学位倒是有,可是年轻教师和家庭条件稍好点的学生早已跑到城里去了,留下几个老弱病残的教师守着几个衣衫褴褛的学生。
国家不是早就喊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口号?可是我们的孩子去哪里读书呢?没人能够回答这些家长。望着焦灼的家长们、无辜的孩子们,我突然想起一个人,一个县委书记,准确的说,他是安徽省阜南县县委书记崔黎。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今年6月21日上午,安徽省阜南县委书记崔黎手拿扩音喇叭面对前来上访的众多学生家长和围观群众喊话的情景,下面让我们通过视频来重温一下当时的场面:
当天,崔黎书记拿着扩音喇叭在接受百姓上访孩子教育划片问题时,公开喊话:当官不治孬人,比孬人还孬。请各位家长放心,你们记下我的手机号码136XXXXXXXX,小孩上不了学,你们找我,我还有3年才走,我不信我一个县委书记解决不了小孩上学的问题……”
“请大家放心,只要我不犯罪、只要我不坐牢,只要我不被逮起来,我就跟你们站在一起”。崔黎这番话随即博得周围的一阵喝彩。视频一经网络传播,便获得广泛关注,不少网友纷纷点赞,称他“接地气”。有网友评价,“声如洪钟不厌粗,一片丹心为民呼。”
“你们可以到周边打听打听,有没有地方像阜南这样,两年投资22个亿建学校。你们随便到农村看一看,农村最干净、最漂亮、最文明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学校。”崔黎说,阜南县财政不富裕,但借钱也要建学校、抓教育,“县政府旁边这块地,多少钱一亩,你们自己可以算算,我们一分钱不要,用来建学校,目的不就是让小孩上学吗?”
他告诉群众,阜南每年的可用财力只有10亿,但支出却要14亿,这其中,光是全县一万多教师的工资就要好几亿,“我们是靠着借钱,靠着国家的转移支付建学校,办教育,给教师发工资”。但是“最漂亮最文明的地方是哪里?就是我们的学校!不仅县里镇里的学校是这样,村小也是这样”。
崔黎书记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他喊道:“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教育赚钱的!”可是在我们国家某些地方,教育却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教育不能形成一种产业化,因为它是文化传承的桥梁,是关乎中国每一个人的事业。
崔黎书记一番情真意切地喊话深深打动了上访的家长和群众,也彻底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如果全国各地都能像安徽省阜南县这样,即使财政不富裕,借钱也要建学校、抓教育,给老师发工资,又怎么会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
如果所有的领导干部都具有崔黎这般掏心窝子说话的群众意识,通过算账对比,把道理说清楚,群众又何至于去上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