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66666059
当前位置:阜阳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城市飘零者的归乡路-《到阜阳六百里》

2018/9/7 17:28:57 评论:0 浏览量:1160
城市飘零者的归乡路

这部金马奖电影极具特色

故事发生在上海,一座距离阜阳六百里的国际化大都市。

《到阜阳六百里》中的城市打工者曹俐与谢琴,我们对她们并不陌生。在任何一座大城市,在公共交通和街头巷尾,我们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电影中的这两个女人居住在简陋小房内。很多像她们一样的外地女人,每天生活周旋在每家的琐事底层,穿梭街角巷弄替人清洁打理着卫生,或做钟点工,或做厨娘,或做月嫂,任由时间琐碎磨损了青春。也许某些高高在上的城里人会质疑她们的价值,但她们汇回去的钱翻新了老家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也顺利让孩子读书长大。

其实也有这样的男人。他们长得粗糙,言语粗俗,他们在城市里打拼,努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我所居住的小区楼下曾经有一片“自由市场”,市场里有一家生意很火的豆腐摊,老板四十多岁。他是一家老小的生活来源,老家房子翻修的资金链,老人养老的依靠,孩子上学的保障……他们给城市提供便利,城市给了这样的人们希望。城里人和乡下人,都是城市的共生体。

但是,城市不是他们的家。越是巨大的城市,越不能给人带来归宿感。但是,越来越陌生的乡村也是回不去的地方。

颇有些心高气傲的曹俐,为了逃离一段失败的婚姻,更是为了一探“外面的世界”,曾经去了广东,开了家小成衣厂,但经营失败。她知道老家是回不去了,下一站不知道该去哪里,于是到了上海,拿起清洁用具,在肮脏的角落里打扫卫生。狗哥知道曹俐的能耐,春运就要到了,他要曹俐帮忙兜客卖票。

这件事情自始至终都是违法操作。巴士是哑巴九子从废车场搞来的报废客车,经哑巴费劲巴拉修理一番,居然可以勉强上路。司机小九没驾照,卖出的车票当然也是以假乱真。但,车票很快卖完了。并非是因为曹俐的巧舌如簧,而是因为对于外乡人来说,这辆车承载了太多对家乡的渴望、对亲人的期盼。

我们常说飘零者往往处于社会的灰色地带,更处于法治的灰色地带。他们不断地破坏这个社会应该有的规则,一次次触碰、逾越,希望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获得收益。关键是,我们应该抱持着慈悲、不是一味谴责,而更应该反思他们何以如此,甚至——我们何以如此。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在一次与本片导演的对话中曾经说: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到今天,中国电影一直在不断重复一个主题: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就是一种城乡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一个农民进入城市,又遭受新的挫折,被城市的现代性所压迫,最后又回到田园中去。三十年代的电影喜欢把城市描绘成一个邪恶的空间,而乡村往往成了朴素人性和田园风光的象征;农村被描写成一种乌托邦,乡村总是温暖的,城市则是邪恶的,是人性的深渊。

但是,《到阜阳六百里》没有这种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石川认为,这部电影关注的不仅仅是人和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更多的是把焦点聚焦在农民工的内在挣扎和徘徊,内在的忐忑不安,“我觉得影片的独特之处恰在于此”。

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也出现过这样的城乡二元对立。金介甫的《沈从文传》中就这样评价:“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不会说谎,不会作伪。他们喜欢善意的捉弄,却不使用卑鄙的手段,特别是客人——他们对城市中盛行的那一套手法毫无瓜葛……这个写法就把乡下人写得理想化了。”评论家李健吾也说:“可爱!这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另一个特征。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而简单的灵魂。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他们是壮实的,冲动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挣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他们的心力全部用在别人的身上:成人之美。”

但是,沈从文在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自我评价时,更有一种逐渐认知与改变。在《边城》题记中,他说:“……提到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而在作品《长河》题记中,他更是说:“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灭了……”

乡村的诗意没了,可还在梦幻中;城市的希望没了,可依然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乡村抚育了城市,城市带动了乡村;但,当身居城市无限怀念乡村时,却又对乡村的态度是“不带你玩儿”!于是在灰色地带的人们,不惜以身试法,只为了保留一点难得的成本收益。而对于漂泊的人,回去还是留下,永远都难以取舍。

这部电影会让人想到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农民刘高兴先是将自己的一个肾卖给了城里人,随后来到城里。“刘高兴们”试图通过脱离农村和土地、走进大城市来改变他们的命运。可现实和理想往往反差很大,他们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关系”,只能选择做最脏最累最没有社会地位的工作。如果濒临绝望,他们的选择就是以身试法,走上一条不归路……

《到阜阳六百里》的可贵之处在于,展示了底层人物在沉重生活之下迸发的激情与善良。影片中,狗哥劝曹俐回家过年,讲了曹俐父亲等她回家的片段:村里的路改了,道也修了,怕离家太久的女儿找不到回家的路。她父亲就蹲在村头的墙角,从早等到晚,也没看见女儿的身影。

亲情和温暖,这就是回家的动力。始终不变的美丽梦想,可以照亮回家的路,也可以照亮内心深处晦暗的角落。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13966666059
  • Q Q: 23053276
  • 微信: fyhehuo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阜阳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皖ICP备17022776号-2  |  技术支持:阳分类信息网(V2021.1)

皖公网安备 34130202000500号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