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界首|人民网安徽频道聚焦界首经济发展主引擎
科技创新:界首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在界首高新区的安徽强旺集团投资15亿元的营养与健康产业园里,围绕着多品种盐的开发,配套生产包装瓶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为即将投产的肽盐生产做准备。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产学研的合作。“目前,企业有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两个站,这两个博士后工作站站内外博士56名。这56名博士围绕我们19个项目进行深度研发,有些已经进入了中试,有些已经转化生产。通过产学研结合,增加了企业活力,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安徽强旺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强说。
安徽强旺集团公司是界首市规模较大的一家集调味食品加工、生物工程、食品科技研发、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出口型实业企业,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功能性复合调味品单体企业。公司先后开发出三大系列40多种新品,产品销往非洲、中东、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不断巩固扩大外销市场的同时,公司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瞄准国内高端的营养与健康产业,向功能性食品方向发展,先后与江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科院等9个大专院校合作,进行新产品研发。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在这里形成了一条龙,为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位于界首市东城产业园的传统纺织行业——安徽三宝线业公司,从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中得到升级,也从中收到实效。“通过科技创新,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展了产品销售领域,也扩大了市场份额。”安徽三宝线业公司副总经理马晓飞说。
三宝线业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17年先后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睡眠健康研究所等5个研发平台,通过科技创新,企业获得安徽省新产品2项,新产品销售率占总销售的80%以上,利润贡献率占90%以上。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在界首,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自觉行动。“原来企业都是依靠政府求发展,现在已转变成为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通过宣传、引导和服务,企业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强,企业从科技创新中得到了实效,享受到了利益,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科技创新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界首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界首市强化政策引导,每年安排8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积极组织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举办院士专家行等活动,进行产学研合作专家对接会,为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创造载体。
据了解,界首市80多家企业先后与50多所大专院校签订产学研协议300多份,带动了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破解了企业技术难题,攻克了关键共性技术,赢得了发展先机。
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7.5亿元,居阜阳首位,居全省第9位;全市规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25亿元,产销率达到95.5%,完成工业税收2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0%;全市“两新”产业完成产值454.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总量的69.4%,较上年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19亿元,同比增长36.4%;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35.6亿元,同比增长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