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出土的这些传世宝贝,你知道几件?-阜阳历史
都道咱阜阳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西周以后
阜阳境内建立了胡子国,姬姓沈子国
此乃城市发展的开端
3000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
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宝藏
从咱阜阳出土的宝贝
商龙虎纹青铜尊
阜南县润河月牙河出土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虎尊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体形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约20公斤。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
西汉铜错金弩机
阜阳县西郊双古堆汝阴侯墓出土
(一级文物 阜阳市博物馆)
长16.5厘米,宽3.5厘米,铜质。由望山、牙、钩心、悬刀、键和郭组成,两侧各装饰有错金纹饰,已锈蚀脱落不清,中间残存原弩的木柄一节。
弩是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是由弓发展而成的一种远程射杀伤性武器。弩机古代作战器械。铜弩机起源于战国时期,传至汉代及三国,军中已普遍使用。它体积小,携带方便;金属铸成,牢固而耐用;连续发射,以一当十;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弩机作为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发明之一,在公元前就成为我国军事中的重要武器。
西汉二十八宿圆盘圭表
阜阳汝阴侯汉墓出图
(阜阳市博物馆)
西汉二十八宿圆盘圭表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天文仪器实物。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可观测正午日影变化,确定四时节气,推算回归年长度,测量天体的赤道经度。
前一段时间,这件文物还上了央视综艺《如果国宝会说话》,给咱阜阳长面子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如果国宝会说话》第18集 二十八宿圆盘圭表:带你看星星~
元黑釉刻花四系瓶
阜阳县城郊东岗出土
(一级文物 阜阳市博物馆收藏)
口径5.3,底径7.7,腹围41.5,高23.2,重715克。口沿外撇,短颈,丰肩,圈足。颈两侧有系立于肩上。黑釉,施釉不及底。肩部有刻划双弦纹和水波纹饰。
四系瓶是瓶类的一种式样,最早起始于南北朝,隋唐开始流行,宋金时代更是广为使用,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四系瓶几乎各大瓷窑均有生产。
商铜饕餮纹分档鼎
蚌埠合作社废品仓库拣选
(二级文物 阜阳市博物馆收藏)
高22.1,口径17.7,重1880克,唇口,直耳,分档三柱形足,鼎足上饰变形蝉纹。器体底纹为云雷纹,主体为三组饕餮纹。
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三足鼎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这些关于“鼎”的成语,均为褒义。不难看出,从古至今,“鼎”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分量。
汉中邮吏铜印
颖上县江口区汤圩古城出土
(二级文物 阜阳市博物馆收藏)
边长2.1,高1.3,重28克,汉代官印。铜质,方形,瓦钮,印面阴刻篆书"中邮吏印"四字。为汉代邮亭官吏的官印。
关于铜印
铜印,古亦称“金印” 铜印源于东周,盛于西汉。 铜制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汉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诸州刺史多用铜印﹐唐诸司﹑宋六部以下用铜印﹐清府﹑州﹑县皆用铜印。
宋八出葵花边缠枝花纹镜
阜阳合作社捡选
(二级文物 阜阳市博物馆收藏)
直径30,缘厚0.5,重量1885克,八瓣花形,圆钮有穿,钮周围饰缠枝花纹。
这件文物的亮点,在于上面的缠枝花纹。缠枝花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全称“缠枝纹样”,俗称“缠枝花”,又名“万寿藤”。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寓意吉庆。缠枝纹是以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
传世文物,便是阜阳璀璨文明的最好证明
它们倾诉着这座城市走过的声音
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正在不断向前
...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阜阳也在持续发展
继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来源:阜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