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66666059
当前位置:阜阳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阜阳信息

厉害了,阜阳成为“安徽第三城”!

2018/5/1 11:58:16 评论:0 浏览量:1336

在安徽省域经济格局上

合肥第一,芜湖第二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那么第三是谁?

阜阳?

安庆?

蚌埠?

滁州?

谁才是真正的“黑马”?

昨晚

由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

《决策》杂志发文

对“安徽第三城”的归属进行全面分析

让小编无比兴奋的是

《决策》根据省统计局近期的统计数据分析

↓  ↓  ↓  

2018年度的“黑马”是:

阜 阳!

小编先带大家看

2018年一季度数据


在工业增加值增速上,阜阳以10.2%居安徽省第二位。


在固定资产投资上,阜阳增速以32.5%居全省第一,淮南以27%居第二。


阜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9亿元,总量全省第三,仅次于合肥、芜湖;同比增长17.2%,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


在财政收入上,阜阳以93.2亿元排名全省第三,仅次于合肥、芜湖;在增速上,阜阳以29.2%居安徽省第一,马鞍山、六安居第二、第三位。


在财政支出上,阜阳169.6亿元,仅次于合肥的309.4亿元,居全省第二位,高于芜湖30亿元。


在体现哪个城市更有钱的资金总量上,有4座城市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其中,合肥以14381.2亿元,遥遥领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也是前列。阜阳以3813.2亿元,居全省第二位,超过了芜湖、安庆。


综合来看,阜阳在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支和资金总量等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上,都迈入安徽省第一方阵。


从产业结构看


产业结构一般蕴含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咱们再从产业结构上比一比。


从2017年四城的产业结构来看,


安庆11.3:48.5:40.2;


阜阳19.8:40.6:39.6;


蚌埠13.2:43.9:42.9;


滁州14.1:51:34.9;


同年,安徽省的三产比例为9.5:49:41.5。与安徽作为新兴工业大省相对照可以看出,蚌埠与滁州的产业结构相对占优。


主导产业


再从四城的主导产业来看,


安庆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早已形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也已落子布局;


阜阳重点发展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煤电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主导产业;


蚌埠聚焦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医药等重点产业;


滁州是智能家电、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六大主导产业初见雏形。


从产业的成长性和牵引性来看,蚌埠、滁州、阜阳更具后劲。


工业


“抓发展首先必须抓产业,抓产业首先必须抓工业”,对于后发型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从四城的2014到2016年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值来看,


安庆为690.5亿元,平均增速9.1%;


阜阳为499.8亿元,平均增速10.8%;


蚌埠为674.3亿元,平均增速11.2%;


滁州606.7亿元,平均增速11%。


安庆虽平均产值最高,但平均增速最慢;蚌埠平均增速最快,潜力也最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下是各地市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紧要关口期,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不二选择。


从2014年到2016年,四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均产值和增速来看,


安庆为440.1亿元,平均增速11%;


阜阳为232.4亿元,平均增速31.5%;


蚌埠为795.2亿元,平均增速26.9%;


滁州为527.3亿元,平均增速21.2%


可以看出,蚌埠总量最高,平均增速第二;而阜阳虽平均产值最低,但平均增速最快,高达31.5%。


开发区数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劲支撑。


从四城的开发区平台数量来看,安庆最多,拥有2家国家级开发区和9家省级开发区;


滁州1家国家级开发区和7家省级开发区;


阜阳8家省级开发区;


蚌埠虽最少,只有1家国家级开发区和5家省级开发区,却拥有“金字招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固定资产投资


从推动市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上来看,安庆2014年到2016年,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值为1610.2亿元,平均增速12.2%;


阜阳为1310亿元,增速26.6%;


滁州为1695.3亿元,平均增速15.6%;


蚌埠为1679亿元,平均增速15.4%。


阜阳总量最小,但增速最快。


阜阳未来的上升空间巨大

《决策》认为

阜阳的优势有:

人   口


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人口。阜阳常住人口达到809.3万人,安庆为464.3万人,滁州407.6万人,蚌埠为337.7万人。阜阳现已成为安徽人口第一大市、入列全国5个千万人口地级市之一。


从目前看来,作为安徽人口第一大市和全国5个千万人口地级市之一的阜阳,潜力无穷。”安徽省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区域所所长徐振宇分析认为,庞大的人口消费红利是阜阳的最大优势。


这直接反映在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2017年,阜阳、安庆、蚌埠、滁州分列省内第3、4、5、7位。2018年第一季度,阜阳市消费增速全省第一,消费总额跨入全省第三,与人口数量直接相关。


另一个与人口相关的增长因素是新型城镇化。“十二五”以来,阜阳的新型城镇化进入“加速度”阶段,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的提升,对人口集聚产生巨大的“磁吸效应”,阜阳的大城市框架正在变成立体化的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阜阳周边数千万人口的空间范围内,没有大城市,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的概念来说,阜阳处在大城市的“围空区”,这为阜阳大城崛起提供了天时地利。

交通:正加快迈入高铁时代 

随着商合杭、郑合、京九和皖北城际铁路的陆续开工建设,到2020年后,阜阳将会形成仅次于省会合肥的第二大“米字型”高铁枢纽。巨大的铁路建设投资市场+高铁经济的节点效应,将极大地带动阜阳经济发展。

第三城的关键在哪 


后发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在于增投资,投资的来源是项目。“第三城”之争实质就是大项目、新项目之争。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雄辩地证明,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格局,一个重大产业项目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据了解,2017年阜阳市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96个,总投资311.7亿元。

截至2017年11月,全市在建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83个,完成投资1010.7亿元,居全省第3位;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6.1亿元,全市在建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17个,完成投资315.8亿元。


城市崛起靠产业支撑,但产业是否真正强大则取决于人才,人才要素决定城市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型的人才是否集聚,将最终决定一座城市在区域经济坐标系上的位次。


 根据专家的说法,目前全省“第三城”之争非常激烈,阜阳虽然在一些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定论尚早,所以啊,我等还要继续努力,奋斗奋斗再奋斗!

《决策》也认为,阜阳、蚌埠、安庆、滁州谁将最后胜出,仍然取决于下一阶段的努力:纵观城市角逐的大格局,位次年年更新,但永恒不变的法则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过程中,有两个法宝:创新驱动、埋头苦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好吧

让我们

创新驱动、埋头苦干

优化产业结构

引进并留住优秀人才

提升产业容纳力

让我们冲向“第三城”

你认为阜阳能成为“安徽第三城”吗?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13966666059
  • Q Q: 23053276
  • 微信: fyhehuo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阜阳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皖ICP备17022776号-2  |  技术支持:阳分类信息网(V2021.1)

皖公网安备 34130202000500号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