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路边摊:没有月入过万,只是努力生存
阜阳人流量大的地方几乎都有路边摊,这个总是和占道、影响市容联系起来的名词,大多数得到都是一些不好的评价。
但对摆摊的人来说,小小的摊子意义非凡,因为它可能承担着孩子的学费、亲人的药费和全家人的生活。
大部分的路边摊都和他们一样,平凡又坚强。
MON01
带着9个月的孩子出来摆摊
不想让孩子当“留二代”
前段时间阜阳一位年轻妈妈在网上火了。
21岁的张玉带着9月大的儿子在路边摆摊,截止今年5月份,她已经带着儿子摆摊已经半年了,一个刚到世界不足一年的小朋友,已经有了半年的摆摊经验。
李玉自己曾是留守儿童,所以不想儿子从小没父母陪伴,成为“留二代”。即使跟着自己奔波,也不想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
摆摊也许会相对自由一点,但是收入却不稳定。好的时候每个月可以收入四五千,但是生意不好的时候也只能收入两三千。
也许会辛苦一点,但至少搬起砖头的同时也可以抱着你。
MON02
就想有个小门面卖百货
34岁的杨明银,既是一个儿子,也是一个父亲,更是一个丈夫。
由于母亲在怀他的时候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吃药,所以当他出生下来就没有了双腿,两只腿膝盖以下全没有,手也是连体少指,加上家里很穷,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
他每天早上四点多,天还没有亮,他就起来收拾东西,骑上三四十分钟的三轮车去阜阳老东关彩虹桥那摆地摊。
平常季节他主要卖墨镜、皮带等小物件,到了冬季会卖电瓶车挡风被,直到晚上六点多才收摊回家,中午妻子在家做好饭给他送过来。
尽管现在他们一家三口住在低价的廉租房内,生活清苦了一些,但日子还算能过得下去。
政府也给他们家办了低保,他每天出摊好的时候一天也能挣个一百多元,不好的话可能只要几元甚至更少。
但他始终相信,靠自己双手,凭自己的努力挣钱养家,总有一天,他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店,为家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
(来源:蜗牛影像)
MON03
小打小闹,足以糊口
每天,当小学放学铃声响起来后,曼哈顿旁边的如意烧饼摊就会忙碌起来。
王阿姨的烧饼摊已经做了36年了,他们的摊位很简单,卖的东西也很普通,一个烧饼,加个鸡蛋一根香肠也就3块钱。
王阿姨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摆摊生活,她说,也曾经想过开个店,但是忙不过来,现在两人经营一个摊位,小打小闹。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是知足常乐。
所幸,王阿姨的烧饼口碑不错,生意也算不错,颇受附近小客人们的欢迎,他们吃完还会给个好评。
“爷爷家的馍打的又实惠又好吃!”
MON04
赚一分有一分的快乐
来自阜南县的方殿飞,青年时期从家乡来到阜阳,现在在魁星楼摆摊卖帽子为生。
以前方殿飞干过很多货。卖过冰棒、鞋、炸过油条,做过马糊。一辈子都在奔波,现在年龄大了,跑不动了,又患上了三高,就在自己家附近摆地摊。
生意好的话,方殿飞一天也只能赚三四十元,但至少能够糊口。
尽管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方殿飞心态却十分好,虽然没有工作,勉强靠摆地摊为生,但是日子总要一天天过。
要是看到有人来买帽子,他总是热情介绍,顿时忘记生活的压力。
(来源:阜阳微视)
MON05
那些平凡又坚强的人
在城市中努力生存
大部分的路边摊都和他们一样,只是靠着一个摊位谋生,被诟病的背后,他们也只是赚着辛苦钱,靠天气吃饭,靠运气吃饭,靠辛苦吃饭。
他们在高楼旁,卖花、卖水果、卖小吃、卖杂货……小到不起眼,与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或许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他们只是在和我们一样,努力生存,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