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临泉!
这里没有
急流拍岸的壮阔磅礴
这里没有
群山巍巍的奇秀俊美
但,这里有
平原大地的厚重
地大物博 人丁兴旺
这里有
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美食美景 勤劳奋斗
你好,这里是临泉!
悠久历史
临泉自有文字记载以来
已有3000多年历史。
公元前1042年
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在此建立沈子国
秦、汉、魏、晋、唐均在此设县
1935年正式设立临泉县
沈国、寝丘、沈丘都是它的曾用名
沧海桑田,几千年的文明史
造就了临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人才辈出
这里是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
东汉文学家蔡邕
诗人蔡文姬
“寝丘之志”一代名相孙叔敖
游钓终生秦代隐士沈郢
诗人蔡文姬
“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养由基
现代书画家吕霞光、李文汉的故乡
肘阁抬阁
临泉的肘阁抬阁艺术历史悠久
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肘阁抬阁集戏剧、绘画、音乐、舞蹈为一体
展现浓郁的民俗气息和地方特色
每逢过年、节庆
“小猴王”“何仙姑”纷纷亮相
且行且舞 精彩纷呈
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术是咱临泉的骄傲
“中国民间杂技艺术之乡”
我县杂技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
全省首个被中国杂技家协会命名的“中国杂技之乡”
杂技马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形成韦小庄、耿庄、王闫庄、韩杨寨
黄岭镇彭寨、彭小庙等十几个专业村
经过历代杂技艺人的发展与传承
赢得了无数的荣誉
杂技成为我县一张亮丽的对外名片
红色足迹
革命先驱魏野畴血洒临泉播下革命火种
刘邓大军在临泉将革命精神代代传
革命烈士张蕴华修建的育才阁内书声琅琅
精湛手艺
临泉木雕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线条流畅,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风漆画《红色学校》
是临泉木雕的体现
临泉葫芦烙画制作
被列入第四批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毛笔制作工艺享誉全国书画界
被称为“北国笔乡”
临泉是好吃的
临泉地处中原
食材丰富
穿梭在临泉大街小巷
品尝舌尖滋味
心里添了份幸福的味道!
烤全羊、芥菜丝、油旋馍、吊炉烧饼
八大碗、迎仙板鸡
没有什么烦恼是一碗羊肉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就再来一只金马羊蹄
临泉是好喝的
小时候的饮料
必少不了银铃汽水
逢年过节餐桌上最常见的酒
也一定是文王贡酒
没喝过的你
一定不是临泉人
临泉是好玩的
无论是桃花岛上的粉色花海
还是木一博览园的悠闲垂钓
无论是夕阳下的泉河风光
还是河道边的杨柳依依
这里的春夏秋冬
有最亮眼的颜色
临泉暖得很
“351”“180”健康扶贫
能繁母羊、光伏扶贫
……
一项项政策的实施
反正就是一个目标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临泉精得很
加快推进返乡创业“1333”工程
电子商务、人才政策
反正就是一个宗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把“活力临泉 创业高地”
作为临泉一张闪亮的名片
临泉会跑
从半封闭状态到天堑变通途
从崎岖不平磕磕绊绊到大路朝天处处畅通
从没有半寸铁路一跃进入高铁时代
从水运停滞不前到航道全面疏浚
临泉道路交通发展走过一条
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历史性嬗变
将道路列入“三大会战”之一
按照“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消除断头路”的工作目标
全面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
乡村道路改造升级工程。
一条条宽敞大道引领发展
勾画着230万人民的梦想
美丽乡村 环境整治
天蓝 、地绿、乡风文明
近年来,临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的路通畅了
环境变美了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随着乡村环境的改善
村民的精神风貌也发生显著变化
破除旧观念、旧习惯、旧风俗、旧环境
树立新思想、新作为、新风尚、新形象!
美丽乡村建设
使乡村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富民强县 安居乐业’临泉梦
全力打造‘绿色临泉、活力临泉、平安临泉’
从‘大招商、大环境、大建设’的实施
再到‘交通先行、工业突围、农业转身
城乡统筹、全民创业’的狠抓
在这里
变化你我共睹
在临泉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