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阜阳这群特殊的“有钱人”!无话可说
最近几年阜阳经济快速发展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老百姓的幸福感也不断在提高
这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创业之路
既充满艰辛又饱含力量还传递着温暖
他们就是各有所长的
残疾人创业者们
看过真的佩服得无话可说!
在临泉田桥街道办李楼村,你可以看到连片的塑料大棚,这里是规模化的大棚蘑菇生产基地。走进大棚,一排排培育食用菇的菌棒有序摆放着,菌棒两端已经新长出的平菇,一派丰收的景象。
李芳,今年48岁,临泉城关街道办耿营村人,在李楼租地养蘑菇。是这几个养菇大棚的主人,她是一位评定为二级残疾的残疾人。24岁的时候,一次车祸让她左腿粉碎性骨折,膝关节损坏,右腿骨折......从此之后出行都离不开拐杖。出事的时候,李芳刚刚结婚,突然的事故让她受到了非常巨大的打击!但是坚强能干的李芳并没有倒下,坚持让老公帮忙进菜,送她到集市上去卖菜,和老公一起努力撑起了一个家!
乐观积极的李芳,靠勤劳的双手赢来自信与尊重,和她交流时,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能克服的就不去麻烦别人”。有人劝她去办个残疾证,能够领取补助,可是她觉得自己可以克服困难,没必要给政府增加负担。后来,还是残联的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为她办理的残疾证。
2015年在临泉县残联的鼓励和支持下,李芳学习了大棚蘑菇的养殖技术,开始自己创业。现在已经发展大棚5000平米,年利润超过20万。李芳靠自己的双手和自强精神,成为劳动致富模范。如今,李芳一家,已经过上了幸福生活!
夏季育种时的忙活场景
同时,李芳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贫困户和附近村民的收入。并且李芳表示,如果有残疾人愿意学习蘑菇养殖技术,她将无偿教学,“自己就是残疾人,知道残疾人的不容易,将会尽自己努力帮助更多残疾人致富,找回自信。”
临泉还有很多像李芳这样
身残志坚,靠自己努力
成为当地致富能手的人
滑集镇朱集村肢体残疾的张银粮,在县残联残疾人创业就业行动计划惠残政策支持下,张银粮坚持大棚种植蔬菜,流转土地发展到三百多亩,2018年的大棚利润收入41万元。每到旺季租用六十多人,扶持贫困户十五人,残疾人九人,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增加了收入。
冬季种植的是分葱、蒜苗和娃娃菜,夏季种植西瓜、土豆等
高塘镇牛刘村视力残疾的庄传红,从事按摩业并带出多名徒弟。2015年开始创办企业,2017年搬迁至高塘镇牛刘村扶贫车间。企业生产生物颗粒燃料,年产量上万吨,销售收入逾千万,产品畅销省内外。公司带动多名残疾人和贫困户稳定就业。
把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花生壳等变废为宝,生产出生物颗粒燃料。
张新镇肢体残疾的郝学民, 2012年注册“郝学民”商标,2013年成立郝学民养蜂专业合作社。主营蜜蜂养殖、线上线下蜂蜜销售、预包装食品购销。郝学民专业从事蜜蜂养殖35年,生产的纯蜂蜜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郝学民蜜蜂养殖基地是皖西北著名的蜜蜂养殖场。郝学民秉承“好花才能酿出好蜜”,辗转半个中国采集各省开放正盛的鲜花,销量逐年递增。合作社发展到17家,其中残疾人2户。
冬天会把蜂王隔离起来,等天气暖和的时候再放出繁殖。
迎仙镇秦桥村肢体残疾的秦金龙,创办规模养鸡厂,现养蛋鸡约2万只。成为残疾人个人创业致富典型。
他们只是阜阳众多残疾人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自己的努力
以及政府的帮助和鼓励下
很多残疾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他们凭借自己的辛勤和努力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肯定
为他们点
加油!
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
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为了大美阜阳
2019一起加油吧!
来源:临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