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66666059
当前位置:阜阳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阜阳玩乐

不能忘却记忆中的那条街-太和石条街

2018/8/6 16:09:31 评论:2 浏览量:3771

爷爷的童年是踩着老街上那条条块块的青石板长大的。那个时候的太和县城很小,当时的石条街就是县城的中心部位,分东、西、南、北四条街,街面宽度约两米左右,路面全部用青石条板并排依次铺开,街道两旁是明清风格建筑。

那时的街道各色各样的商品一应俱全。

布匹、坛罐、酿酒、药材、纸张、笔墨、餐饮等等应有尽有。客商云集,热闹非凡。

叫卖声、吆喝声、打铁声、弹棉花声、讨价声以及踩在石条板上的脚步声,构成了一幅太和版的清明上河图。

爷爷说,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拉着他的手一起逛石条街。印象中的筒子屋是经营模式最全面的一家商店,每次去石条街必到筒子屋中转一转。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时的诱惑着还是孩童的爷爷。

那时候条件都不是特别好,只能用眼睛过目一下那摆在柜台内的手表、缝纫机、洋车子、的确良、棉花布以及瓜果梨枣罐头等等。

 七十年代,每逢重大节日的时候,东大街上的舞狮队在敲锣打鼓中把狮子的跳、转、腾、扑等性格凶猛的一面以及搔痒,舔毛,伸腰,打滚,掏耳朵,打舒张等性格温柔的一面,表演的惟妙惟肖。

西大街上的竹马灯、肘歌、清音也是引人入胜,音韵萦绕。

南大街上的抬歌、拉秦桧妙趣横生,幽默诙谐。

北大街上的小车子、旱船、花挑子等表演让人捧腹开怀,啼笑皆非。

这些民间的艺术表演在爷爷的童年的记忆中,烙印的很深很深。

我小时候自然没有爷爷对石条街的那份感情至深。

我对石条街的认知,就是路面是一条条石板组成,旁边的店铺门是一块块木板组装而成的,走在上面多了份乐趣和新鲜。

那条街卖的有我喜欢吃的爆米花糖,拐角有家好吃的油条店。

最为深刻的就是石条街的板面馆了,那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味道。

每次嘴巴馋了,第一时间就是想着去吃上一碗老街板面,再加两个鸡爪。

而今的石条街以及那风雨百年的明清建筑,在居民的自拆自建中,在旧城改造中,已经不复存在,青石板也被水泥路渐渐代替,那仅剩下的一部分,将成为人们对老街泛黄的记忆。

但人们不会忘记:北大街小车子、旱船的喧嚣,南大街抬歌的高亢,东大街舞狮的勇猛,西大街竹马灯的奔放。

几个朝代,几度辉煌,那是太和老街的喧闹,那是古城太和的骄傲

评论 
游客
牛逼
IP:36.62.54.* 2021年2月16日回复
游客
牛逼
IP:36.62.54.* 2021年2月16日回复
13966666059
  • Q Q: 23053276
  • 微信: fyhehuo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阜阳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皖ICP备17022776号-2  |  技术支持:阳分类信息网(V2021.1)

皖公网安备 34130202000500号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